第二小組實驗報告 執筆:初二(2)班 史文佳
發現與定義問題:
1.你的方案主要解決什么問題?
哪種方法可以保護小河道河岸,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。
2.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?
防止水土流失引起更大的環境問題,改善自然環境。
3.在制定護岸措施時需要考慮哪幾個重要因素?
?河道的傾斜角度。傾斜角度越大,水土流失越嚴重。
?灌進河道的水的數量。水越多,水土流失越嚴重。
?河道中遮擋物的數量。遮擋物越少,水土流失越嚴重。
設計解決方案:
1.材料使用
牙簽、美工刀、剪刀、尼龍紗網、沙土、水、擠塑板、熱熔膠槍、量杯、水桶
2.分工安排
職務 | 人員 | 工作內容 |
項目管理員 | 周程文、沈天辰 | 管理項目的分工安排,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。 |
調研員 | 陳諾、史文佳 | 調查河道的多項具體數據。 |
設計師 | 周程文、沈天辰、周伊洋 | 根據調研信息,設計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案并且繪制草圖。 |
工程師 | 周程文、沈天辰、周伊洋、陳諾、史文佳 | 根據圖紙開挖河道,并根據兩種解決方案建造河岸防護措施。 |
測量師 | 史文佳 | 對護岸工程完成前后的河道進行最少三次測試,收集數據,進行記錄與分析。 |
攝影師 | 周伊洋 | 為河道開挖、建筑護岸工程等拍照。 |
3.測試步驟
第一步:裁剪擠塑板
第二步:組裝擠塑板成所需河道
第三步:用熱熔膠槍加固
第四步:添加擠塑板制成的遮擋物
第五步:插牙簽制成的植被
第六步:添加所需的沙子
第七步:倒入測試所需的水
第八步:測量收集到的水的體積、水中泥沙的數量。
制作與測試:
1、初始河道數據
測試 | 倒入的水的體積 | 收集到的水的體積 | 水中泥沙的重量 | 觀測結果 |
第一次 | 450ml | 約425ml | 約250g | 較差 |
第二次 | 850ml | 約825ml | 約400g | 較差 |
2、方案一(添加擠塑板塊)測試數據
測試 | 倒入的水的體積 | 收集到的水的體積 | 水中泥沙的重量 | 觀測結果 |
第一次 | 450ml | 約350ml | 約15g | 稍好 |
第二次 | 850ml | 約700ml | 約31g | 稍好 |
3、方案二(在河道上添加尼龍紗網)測試數據
測試 | 倒入的水的體積 | 收集到的水的體積 | 水中泥沙的重量 | 觀測結果 |
第一次 | 450ml | 約350ml | 約12g | 較好 |
第二次 | 850ml | 約675ml | 約25g | 較好 |
分享與改進:
1.比較三組數據及觀察,描述不同?
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,尼龍紗網能比遮擋物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。
2.實驗結果符合設計方案的初衷嗎?
方案一良好,方案二有進步空間
解釋為什么你這樣打分?
因為前兩次實驗后河道上的沙子全濕了,影響了試驗的準確性。
2、做什么改變可以讓方案更好?
每做完一次實驗換掉沙子并清理河道。

圖為本報告執筆者(左一)與小組成員在進行防止水土流失實驗
<